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遗产保护结合生态文化,延续水厂工业记忆
时间:
2019
地点:
吉林省长春市
机构 / 作者:
水石设计 长春建委 长春城投
四象限
经济
文化
组织
生态
物质水平
集约高效
模式创新
经营平衡
资源活化
品牌价值
人文自信
图景生成
启发创造
场景叙事
文化再生
理念创新
参与共创
多元包容
社会传播
在地唤醒
产品运营
城乡协同
科技转化
因地制宜
生态友好
生态韧性
人居环境
顶层设计
项目简介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是城市再生项目,项目原址是一座具有80年历史的水厂,通过改造及功能置换,成为了文化艺术社区。项目设计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态自然环境,最大程度尊重了历史痕迹,最大程度融入了当代生活方式。
设计将场地内的净水系统及建筑组团进行保护和修缮,保留了场地内的大乔木、工业建筑、净水池体等原生空间,并将其打造成水净化工艺博物馆,让市民能够了解净水工艺和流程,充分感受80年前的空间场景,增加对场地的历史记忆。
区内的生态连接线将场地原有的冲沟、建筑、森林、露天水池及城市界面有机串联,并植入了丰富的社交场地,共同构建园区游览体系。密林里的空中栈桥为游人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体验,为公园内原生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及迁徙廊道,形成了人与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结构,成为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典范。
改造后的园区,不仅是功能和形式的植入与置换,是实现南岭自来水厂的重生,是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经济再生,也是人与环境、城市的共生。2021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认定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成果创新与传播基地”。
设计将场地内的净水系统及建筑组团进行保护和修缮,保留了场地内的大乔木、工业建筑、净水池体等原生空间,并将其打造成水净化工艺博物馆,让市民能够了解净水工艺和流程,充分感受80年前的空间场景,增加对场地的历史记忆。
区内的生态连接线将场地原有的冲沟、建筑、森林、露天水池及城市界面有机串联,并植入了丰富的社交场地,共同构建园区游览体系。密林里的空中栈桥为游人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体验,为公园内原生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及迁徙廊道,形成了人与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结构,成为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典范。
改造后的园区,不仅是功能和形式的植入与置换,是实现南岭自来水厂的重生,是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经济再生,也是人与环境、城市的共生。2021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认定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成果创新与传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