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城钟楼街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太原钟楼街聚焦传统提质焕新,与老匠人携手寻找记忆里的老街巷,实现“老字号”的蝶变重生。
时间:
2021
地点: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片区
机构 / 作者:
蒲净、张晨、梁向宏、上官安星、张文进,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

四象限
经济
文化
组织
生态
物质水平
集约高效
模式创新
经营平衡
资源活化
品牌价值
人文自信
图景生成
启发创造
场景叙事
文化再生
理念创新
参与共创
多元包容
社会传播
在地唤醒
产品运营
城乡协同
科技转化
因地制宜
生态友好
生态韧性
人居环境
顶层设计
项目简介
太原钟楼街既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彰显着城市文化内涵;又连接着市民情感记忆纽带,集聚着城市烟火气、市井味,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太原市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街,由于时间的原因,包括体制的更替、新的商业类型的出现,这条街道逐渐没落。基于此,当地政府及商务部同时提出希望在2020年左右,利用2~3年的时间更新传统历史片区的愿景。由此,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中心副所长张文进开启了他与钟楼街建筑改造的故事。太原钟楼街建筑的特点与传统意识中太原的明清建筑截然不同,由于此类建筑类型风格在国内较为罕见,项目团队转变更新思路,下定决心寻找精通此类建筑技艺的老匠人进行合作,设计院作为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中间人,与老匠人特别针对门窗改造的策略进行商讨,以呈现最佳效果。改造后的老街不仅原汁原味地体现了传统的建筑技艺,同时在内部插入现代元素,保证整个建筑的可持续运营。
太原钟楼街的改造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人们漫步于老街唤起了独一无二的记忆。项目的设计改造不仅恢复了城市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许多下岗员工养老及日常经济来源的问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项目团队基于传统打造新式邮局、供销社等,实现太原市民老风尚的回归。设计院借助政府文旅以及本地研学机构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看到钟楼老街的历史文脉。不仅如此,设计院成立老匠人工作室,希望以工作室的模式邀请老匠人加入设计院,让传统技艺得以保存发展。太原钟楼街涉及“美丽中国”理念中“形象示范”“多元包容”“持续运营”“场景叙事”等关键词,漫步钟楼街,每一幢建筑都是一部历史,每一栋楼阁都有一段传说,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儿时的记忆,这是跨越千年之后,太原钟楼街重披“锦绣”再次展现出的全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