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缘营造

千年古枣园村,通过设计团队的“微干预”提升了村落原始面貌,通过多方参与、协作,既激发出村民的主动性,也彰显出地方魅力和村民自信,千年古枣园村正在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时间:
2014
地点: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落
机构 / 作者:
中科建·原本营造

四象限
经济
文化
组织
生态
推动共富
集约高效
模式创新
物质水平
经营平衡
资源活化
人文自信
文化再生
文教传承
社会传播
理念创新
多元包容
跨域合作
社区参与
资源整合
制度建设
参与共创
城乡协同
系统设计
因地制宜
循环利用
环境教育
人居环境
生态韧性
项目简介
泥河沟村是位于陕西省的古老村庄,这个与黄河毗邻千年的乡村,曾因闭塞的地理位置,常年衰落。随着沿黄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泥河沟村重新迸发出生机与活力。此前,作为联合国唯一一个以独立村落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村落,泥河沟村区域化地保留了完整的枣林,这使其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泥河沟村传统生活形态,并未达到相应的保存效果。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协调政府、原本营造建筑设计团队、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对泥河沟村进行驻村研究,在田野调研的过程中多方总结出以生态博物馆为基础,融入生态型和区域型概念,让村落自然地发生形式和内容的转变。调研期间,多方团队相互达成共识,明确指出古枣园作为乡村振兴典范的重要性,并强调在村史中留痕,结合生物及文化的多样性在呵护文化遗产的同时继而创造出经济价值。不仅如此,以孙庆忠为核心的团队对泥河沟村进行了“盘家底”行动,其间他们不断挖掘当地重大社会、个人文化行为中的红枣文化,原本营造团队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出相应的节庆活动,并通过与村民一起过节,让当地村民更加主动的加入到地方保护与建设工作中。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设计师唐勇与何颂飞深入泥河沟村,他们优先改造村中有安全隐患且落后的基础设施,整个改造过程也让村民在体验传统保护的同时真切地感到生活的进步。不仅如此,枣缘营造还始终坚持拓展古枣园的文化功能,通过红枣文化的复兴让村民恢复历史感知与文化自信,以此来打造城市生活寻找“怀旧”的栖身之所——枣缘社会。枣缘营造通过品牌的打造,增加了初级产品红枣的附加值,它还试图以品牌吸引游客,并让真正的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一种故乡,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返泥河沟村,而这些返乡的年轻人也在乡村中落得了一份归属感。枣缘营造涉及“美丽中国”的“人居环境”“推动共富”“本土唤醒”“因地制宜”“提质焕新”等关键词,该项目通过共同的回忆与情感,重塑村民文化自信,它使古枣园重新成为连接前人与后人的精神纽带,从而挽救了一个被遗忘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