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微花园系列-史家胡同微花园2.0
北京老城区花园绿色微更新项目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脚步立足老城更新,以“微花园”塑造京城有人情味的公共空间。
时间:
2015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新鲜胡同
机构 / 作者:
侯晓蕾团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
四象限
经济
文化
组织
生态
物质水平
集约高效
模式创新
经营平衡
资源活化
品牌价值
人文自信
图景生成
启发创造
场景叙事
文化再生
理念创新
参与共创
多元包容
社会传播
在地唤醒
产品运营
城乡协同
科技转化
因地制宜
生态友好
生态韧性
人居环境
顶层设计
项目简介
2015至2023年在北京城市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的背景下,侯晓蕾带领团队走进北京老城,发现老城中多有见缝插针式自主营建的绿色空间,而各绿色空间虽特点不同,却给老城增添了勃勃生机。基于此,侯晓蕾思考是否可以从一个更多元化的视角综合看待老城更新问题,以此为目标打造北京老城微花园系列项目。“微更新”来源于生活,不仅是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更新项目,而且是一种人人能够参与,居民完全融入式的、全过程的、渐进式的更新。项目团队由北京老城社区中常见的自发绿色景观打造微花园,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参与式工作坊的形式,实现共同设计、共同建设、认养维护,使居民实现从使用者到建设者身份的转化,在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和文化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实现“绿色微更新”。项目团队通过这种更新方式将点连成线,在提升环境的同时以居民为主导打造多元、生动、鲜活的生活方式。
北京老城区花园绿色微更新项目从帮助老百姓提升生活的角度,改善了景观,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同时还解决了政府面对的基层治理问题。微花园团队对社会治理形成五位一体的模式和机制,项目不单是物质空间的改造,还是融入生活方式的社会治理。项目团队通过这样一个契机,真正解决老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此类花园建造中破烂再利用的方式符合零碳的生态理念。团队通过营造绿色的景观,一方面尊重了居民的生活,塑造和谐的邻里关系,还有利于整体环境的美化。团队借助美术学院的力量,从美育的角度,坚持用生活美学的方式为老城改造做点事。北京老城区花园绿色微更新项目涉及“美丽中国”关键词中的“人居环境”“参与共创”“提质焕新”,微花园微更新理念可以延续到城市的各个部分,与北京文化相结合打造示范业态,搭建起人和人的连接,使空间变得更加具有生活品质。
北京老城区花园绿色微更新项目从帮助老百姓提升生活的角度,改善了景观,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同时还解决了政府面对的基层治理问题。微花园团队对社会治理形成五位一体的模式和机制,项目不单是物质空间的改造,还是融入生活方式的社会治理。项目团队通过这样一个契机,真正解决老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此类花园建造中破烂再利用的方式符合零碳的生态理念。团队通过营造绿色的景观,一方面尊重了居民的生活,塑造和谐的邻里关系,还有利于整体环境的美化。团队借助美术学院的力量,从美育的角度,坚持用生活美学的方式为老城改造做点事。北京老城区花园绿色微更新项目涉及“美丽中国”关键词中的“人居环境”“参与共创”“提质焕新”,微花园微更新理念可以延续到城市的各个部分,与北京文化相结合打造示范业态,搭建起人和人的连接,使空间变得更加具有生活品质。